反思餐館的經(jīng)營之道
[日期:2008-11-10 ] |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作者:佚名 |
|
舊金山Clement與12th交叉口,有家門面一點都不起眼的小小餐廳「Chapeau」,走進餐廳,不到十坪的空間,擠滿了人。就座后,店主兼主廚 Philippe Gardelle與他的中國妻子Ellen馬上前來和用餐的來賓一一握手,就像彼此是熟識的朋友。在場的每位來賓,都感染到餐廳里歡愉的氣氛,開心,真是一件好事,讓人忍不住想為主人營造的用餐氛圍,脫帽致敬。
我們談營銷,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碰觸到未來的顧客,留住舊的顧客。營銷與銷售不同;營銷是讓客戶主動來找你,銷售是讓你去找客戶;如果想營造出讓人脫帽致敬或是豎起大姆指,說聲「Well done!」就得注意避免營銷的迷思。以下就談談七項常見的迷思:
迷思一:我們的事業(yè)不大,我不需要營銷
Chapeau餐廳,雖然小,但主廚夫婦以熱忱的表現(xiàn)及行為做為營銷主軸,讓消費者深為感動,并且主動想將自己的經(jīng)驗傳遞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迷思二:只要產(chǎn)品與服務好就會贏得客戶的心
空谷幽蘭在自由市場經(jīng)濟中是沒有用的。Chapeau的位置不在舊金山熱鬧的市區(qū)內,捷運也到不了,要時時維持客滿,還是要1*口碑,讓自己的產(chǎn)品與服務的信息傳遞到潛在客戶,讓顧客找上門來。
迷思三:如果有相同的貨品,顧客永遠買最便宜的
Chapeau的訂價雖然不貴,但也絕不是最便宜的,每位顧客的消費金額大約60-70美元,餐點的內容和定價也許高于其它類型的餐廳,但主人的熱情款待,讓消費者的回韻,物超所值。
迷思四:提供你的顧客愈多的選擇,就可以提升你的營業(yè)額
Chapeau的Menu不很復雜,只有二頁,一起去用餐的同學想留一份菜單留念,主廚馬上就在菜單上親筆用很藝術家的筆法留下一些歡迎再來的句子,這也是營銷。
迷思五:營銷是昂貴的
Chapeau主廚的營銷行為并不昂貴。營銷會變成昂貴是當它無效的時候。把大筆營銷費用或活動拋擲在無效的營銷活動絕對是浪費與昂貴的。如果你的營銷活動(如廣告),平均每一位潛在顧客花不到幾塊錢就知道你的存在,那就一點都不昂貴了。這也就是為何一些媒體的發(fā)行量及收視率決定廣告費用的道理。
迷思六:營銷是一種成本不是一種投資
毫無章法亂做營銷當然是一種浪費、一種費用與成本。許多小企業(yè)要模仿大企業(yè)做營銷是很辛苦的,愈是規(guī)模小的企業(yè)愈要在營銷上精明,要做得比大企業(yè)更好。小企業(yè)在營銷上的投入或投資必須要能產(chǎn)生銷售型態(tài)的回報。換句話說,業(yè)主心中要時時思考我每投入一元的努力是否能回收二元或更多。我相信,英俊熱情的主廚,體貼親切的老板娘,平均投資在每一位客人身上的努力絕對會獲取等價以上的回報。
迷思七:銷售人員并不是營銷活動的一環(huán)
要畫任何一個圓,只要少了一點就不算完整。營銷活動最后臨門一腳就要1*銷售人員的努力。如果我們風聞某家餐廳很值得去嘗一嘗,而進入餐廳后,沒有人理會你,或者招待不親切、不熱忱,你自己預期的興奮就好像泡在冰水里。再偉大的營銷到了最后關鍵成交點,如果沒有相稱的銷售行為來襯托,也會讓客人眉頭一皺就離開了,Chapeau的侍者及老板娘扮演的正是銷售人員的角色。
營銷的迷思很多,我們透過舊金山一家法國餐廳的個案,雖然只談了有關產(chǎn)品、價格、選擇、費用及銷售。但是,相信觀微知著、舉一反三,不難從中省思營銷中似是而非的迷思。
錄入:mp044